图为: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。
三、加强相机调控
“相机调控”是对“定向调控”实施中的一种平衡。“相机调控”的核心是“适时适度预调微调”,从而实现“控风险”。相机调控的特点是灵活高效、果断及时。相机调控可以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,而是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取舍,最优地制定与经济运行态势相适应的调控政策与措施,并加以实施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,早作谋划,未雨绸缪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。”
李克强多次使用“相机调控”对宏观调控提出要求。2015年7月9日李克强在部分省(区)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,要灵活施策,针对形势变化精准发力,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,相机实施预调微调,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。公开报道显示,这是李克强首次使用“相机调控”一词来明确对于宏观调控的要求。随后,在7月10日召开的专家企业家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,要把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,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,防范和化解风险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2015年8月28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,明确提出,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在坚持区间调控基础上,见微知着,灵活施策,以更精准的定向调控、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。”2016年1月22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时强调:“当前,国际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很大,不少国际机构连续调低全球增长预期,国内深层次矛盾仍在凸显,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政府工作十分艰巨繁重。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、相机调控,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、投资、价格等政策手段,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。”
相机调控是快速应对经济变化、市场波动的有效方式。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变化,当机立断,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,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,进行“预调、微调”。2014年5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要深化金融改革,用调结构的办法,适时适度预调微调,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“血脉”。2015年3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要求,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新情况,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,加大定向调控力度,及时预调微调,保持经济平稳增长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,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产业,其所出台的政策是应该有差别的。如果只是简单的宽松,可能产生的不对称的冲击后果就会很严重,也会导致不同区域产生内部张力。调控政策要有差别,不能够整齐划一。区别对待才更精准。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撰文称,维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变的同时,我国宏观调控贯彻了“相机抉择”的原则,实施所谓的“微刺激”,有效推进了“稳增长”,并且提振了市场信心。
相机调控是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有效方式。从国际经验来看,很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实施过相机抉择的政策,并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市场预期,更好地应对了市场的波动和外部环境的调整。在总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之道时,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曾明确指出,“面对危机必须做出快速、有效的反应”,而不是墨守成规,放任市场发展。实际上,无论是系统性风险,还是区域性风险,任何危机的前身可能只显露出微小的苗头或征兆。但是,千里之堤溃于蚁穴,国际市场的动荡、国内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波动等信号理应让各方警醒。通过相机调整政策预调微调,正是堵住蚁穴、巩固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根本。
虽然宏观调控年年调,但今年大不同。“三重奏”的宏观调控新方式,将引导我国经济走上一条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控风险的“多赢”之路。